霸王鞭是双廊白族人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传统舞蹈节目,又是全民强体健身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
创世以来,宗教崇拜、神灵崇拜以及本主崇拜等等,是一个多种崇拜的古老民族。先民因受各种崇拜、农耕习俗和汉文化的影响,产生了白族舞蹈,舞蹈大致有模拟性、祭祖性、自娱性三种,“霸王鞭”“八角鼓”属双廊白族自有的自娱性舞蹈。
据有关史料确认,霸王鞭是一种“巫术”演变发展的产物,清末民初双廊白族文人杨琼在“滇中琐记,绕山林”祭记录:“大理有绕山林会,每岁季春下浣,男妇坌集殆干万人,十百各为群、群各有巫领之。男子则头簪纸花、足著芒鞋,纨其裤,绸共榆,祖裼其衣襟,高低共裤缘;其为老妇则颈挂牟尼珠,背负香积囊,垂带而蹇裳,戴笠而持杖,装饰与男子异,而独红纸花则皆插之。男则忧执巾秉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霸王鞭者,以竹竿五尺长等身,节凿孔三寸,置嵌、嵌以二、三铜线,其孔参错相间,拍之则钱动摇作款宣声,手握竿之中拍其上下节,拍手承以臂,拍足承以踵,拍头承以颈,拍腰承以股,俯仰曲伸,辗转反侧,无不中节,变绝技也。”从杨琼短短的一段记录中,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近古逼真的绕山林会上白族霸王鞭表演的神态和实况。
在双廊白族自然村寨里有些称霸王鞭为大王鞭,对霸王鞭的表演白语称:“得 (打的意思)大王鞭或得霸王鞭,由于金竹有竿黄、质硬节密的特点,霸王鞭竿多用金竹制作,把竹竿视为古代后器霸王鞭,以取其驱恶避邪而求大吉之意。”
霸王鞭最长的有五尺,最短的有二尺六寸,节间凿通槽,通槽顶头横直交错,共四至六槽,槽中钉穿铜钱,每节三文、一槽九文,鞭头尾扎丝线彩花。
霸王鞭表演,男女皆可,不计人数,可单打、可双打,也可十、百、千人,表演时男着白衣黑马褂,女穿白族妇女盛装,男腰有挂铃彩巾四块,女手执绣花彩巾,额贴太阳膏,佩戴彩花球墨青眼镜,脚穿转花布巾麻鞋。花花神态。
霸王鞭表演节奏感强,传统上多用耍龙笛子吹奏曲调,适用于四分之二的强弱强弱节拍。表演以拍、打、踢、摇、跳、抖、旋、倒、转、倾、俯、仰、蹲、伸、由等动作紧跟节奏来表现。
出场一般以齐出场、圆声、三角场、顺逆圈场的队列形成配合八角鼓、双飞燕一齐进行表演,霸王鞭传统打法有一条街、二龙抢珠宝、鸡啄鸡、打四门、五梅花、苍蝇拖腿、背靠背、心合心、脚勾脚等多种打法。表演时有单个表演、集体表演、男女交错、旋转对舞的多种形式进行,随着霸王鞭、八角鼓在身体各部敲击的节奏,双膝轻轻颤动,头肩、胸、腰随着晃动,当表演进入高潮时,动作相应增快,幅度也增大,穿梭自如,姿态优美,气氛活跃,情绪激奋。
霸王鞭是一项文体合一、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无论是重大节日、传统会期或是人民的喜乐庆丰,在民间广泛应用。(杨震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