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迹—心一桥 二维码
106
发表时间:2019-08-12 15:11作者:双廊来源:双廊 心一桥是一座石拱桥,处在石块村至石牛坪的要塞,是古代通向鸡足山必经之路,桥下水流湍急。据考证该桥是鸡足山金顶寺心一和尚筹资发动修建,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今桥身完好。桥头立有《修建心一桥碑》。当年的茶马古道现已修建成公路,但心一桥仍是从石块村至石牛坪村,乃至鹤庆、永胜路上的一座重要桥梁,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一桥是一座石拱桥,地处石块村至石牛坪的要塞,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经商之路,也是到鸡足山朝拜的朝圣之路。桥头立有《修建心一桥碑》,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据碑文记载:“邓治东南鸡山西北有心一桥,连金江,坦道连玉洱通衢。康熙年间,心一和尚所建也。” 由碑文可知,心一桥是康熙年间一位法号为“心一”的和尚用修建鸡足山金顶寺所剩的钱所筹建,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后,在道光年间由心一宗派后人及地方老人组织重修,过往商贾马帮及当地居民均纷纷响应,筹资赞助,心一桥得以顺利重修。至今近二百年,历经过多次山洪水灾,地震塌陷,均得佛祖庇佑完好保存下来,只是碑文已模糊不清。当年的茶马古道如今已修建成公路,只有心一桥还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当地居民认为是心一和尚功德无量,庇护苍生,才让心一桥得以保存至今,正如碑文曰:“心一源,重礼心一回。” 从古开始,这里便是朝圣之路、经商之路。20世纪70年代以前,逢每年的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的一个月期间,都有来自香格里拉及西藏的佛教徒上百人通过这里到鸡足山进行朝拜,朝圣人数在 1952至1953年期间达到鼎盛,二十一世纪初开始逐渐减少,但也依然存在,直至今天,仍有少量朝圣之徒从此经过。这里也曾是商贾马帮前往永胜、丽江地区贸易往来的必经通衢古道,为防御土匪骚扰,明清官府曾在境内设“哨所”,为过往的商贾马匹保驾护航,同时,沿途设有马店,供商贾马帮住宿歇脚。 如今,心一桥作为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已成为承载和纪念这个地区厚重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即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心一桥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修心一桥碑记 邓治东南鸡山西北有心一桥,连金江,坦道联玉洱通衢。康熙年间,心一和尚所建也。溪水上游属于羊石涧,溪流别派,汇于鸡茨坪、石块镇。石(牛)卧其北,每值风潇雨晦,峡吼鲸波,正当路转峰环,人愁虎渡,僧乃罄尔昙钵,路引羊肠,布尔慈航,溪排雁齿桑梓倭迟,始免搴裳而涉,轮与辐辏方可接轨以行,特是百年磨巩固,涂来阮籍之家九折历崎岖,驭阻,王尊之叱。至道光癸卯有佛海禅师为心一宗派,延一方善士,合石长耆民,酌义重修,拓开旧址,狼戾恰遇丰登,雁户欣然。输欺行人助营蝇之利,不吝探囊,过客投饮马之钱,以充资斧,探石于唧石,无劳精卫,依山结石,梯山有似鼍粱泊乎,寒暑远迁,沧桑互变,山雨忽来,混流直浸,蚁垤风泉,骤发裂壤陷入蛟宫,佥谓后举难图,翻疑前功或弃,幸蒙天心默佑,佛力维持,佛海暨王先生徐乡老辈硕果猫存,因芽共结,是岁孟春,隋缘募化,顷洗浃日,就地取材,不惮独力难支,更觉众擎易举,期集腋以,成裘非希,染指俾繁水而围带矢以肫心盔错弥坚,规模更阔,徒北虹卧,斜阳任狂澜直泻,马驰峻岭,遵王道之砥平,前后之心一辙,儒释之,心一源,重礼心一回。重修心一桥,经始而倡首,鸠工息阴,憾堤边柳绿落戍,而旁观雀跃,止渴望岭上梅黄,首事诸公嘱予为记,谨志其巅末,如此挥毫了草,窃愧雕虫策翮留题,遥待司马。 鄧痒增广生性樵氏段邦俊撰并书,岁在巳巳孟夏麦秋浴佛日谷旦监修。 奉真寺僧佛海五长杨连,柿坪里生王肇基耆徐应中,赵中盛,杨殿选,严茂和,鲁沛林,李听。 道光癸卯重修五长士民暨过客人等所助功德约壹百伍拾余金费用在前民赵国宾。 己巳年柿坪内半五长士民暨客商人所助功德钱文开发工价灰价各行杂支销会仝算均系出入相符,柿坪内半五长士民人等仝立石。 上一篇文化古迹—栽种松树碑
文章分类:
文史
|
|